妳有吃過夜市的香港小吃,雞蛋仔嗎?

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3
↑  共有兩種口味:雞蛋仔跟格子餅 (像是鬆餅吧)

 

這種香港俗民題材的食玩很吸引我,

這個很生活化又俗民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小事,因為太過平常其實是很不受重視,或感覺不起眼的

透過這種凝縮的瞬間,把這種意象彰顯出來,抽離生活中的原有意義

讓你發現:「喔~原來這件小事也是不簡單的!大有學問在啊!」

香港的懷舊氣氛及素材常常運用在各種電影、商品的設計中,

不論是否已經符號化的一再運用,但說真的,容易感受在地文化的氛圍。

台灣的手工袖珍也可以見到這樣的生命力,(某程度可以說是手工藝術品了)

不過如何發揚在地個性又能商品化的就很少見了。

比起日本食玩,香港多了些「鄉土味」的親切感,深深吸引我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1

 

↑  整體攤位  (側邊還有財神爺的海報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㊣ 雞蛋仔:

雞蛋仔是一種香港、廣州的街頭小吃,

呈金黃色,有蛋糕的香味,

加上中間是半空的,咬下時口感特別彈牙。

類似台灣雞蛋糕。

‧製法:
    以雞蛋、砂糖、麵粉、淡奶等攪成蛋漿,

    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版的中間,

    傳統上會放在炭火上烤成,

    但近年為節省成本及安全,大多會改用電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‧歷史:
    雞蛋仔起源於1950年代,

    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破裂的蛋,

    遂嘗試加入麵粉、牛油等配料弄成漿狀,

    再經倒模烘烤而成。

    後來模具設計成小小的雞蛋形狀,不料大受歡迎。

    初時雞蛋仔由鴨蛋製成,

    因為價廉味濃,蛋中的腥味可令雞蛋仔更香。

    雞蛋仔傳統是由街邊小販以手推車販賣。

    近年亦有小食店製作,並增設不同口味,

    如巧克力、椰絲、黑芝麻等。

 
   

㊣ 格子餅:

 

 

   

香港窩夫(Waffle),又叫鬆餅、華夫、格子餅、格仔餅、壓花蛋餅,是一種烤餅,源於比利時,用窩夫烤盤(waffle iron)烤成。

烤盤上下兩面呈格子狀,一凹一凸,把倒進去的麵糊壓出格子來。
港式窩夫是香港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,香港人通常稱之為「格仔餅」或「夾餅」,常見於街頭流動小販。

港式窩夫格子較比利時窩夫小,一般呈圓形,分成四等份。麵糊大多以雞蛋、砂糖、麵粉及淡奶混合而成。

吃法一般是在格仔餅的一面塗上牛油、花生醬、煉奶及砂糖,再對摺夾起成半圓狀。

烤好的格仔餅吃起來有點鬆軟,而且味甜。傳統上的港式格仔餅都是金黃色、帶有蛋香的食品。

近年來,格仔餅發展出不同的口味如巧克力口味、蜜瓜口味等,不但口味不同,更帶出不同顏色的格仔餅。 

→圖片來源:http://commons.wikimedia.org

  →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 

   
   

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2 
↑  小攤販的內部營業狀況 (上層:調味攪拌、烤餅爐具,下層:放奶油糊的、紙袋、瓦斯罐)

 

4.jpg 
↑  烤好的雞蛋仔與格子餅,後方有一些原料(或許是奶粉、麵粉、糖)


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5 
↑  很可愛的招牌,油漆字都流下來了

 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6

 
        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7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  這是外盒的包裝(正面)

         ↑  包裝(反面),還有另外三款

 


 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8

   ↑  很有工作感的麵粉桌台 (麵粉糊舊化)

香港食玩:街頭小食雞蛋仔09

         ↑  認真舊化的麵粉糊水桶

 

 

★ 香港樹脂黏土玩家的作品:也有雞蛋仔啊 (還有臘味攤啊,口水要流下來了)

http://hk.geocities.com/ncwinnie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gbone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