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是那位好漢作的,
↑ 在台北市的羅斯福路上,一個尋常的公車亭
|
目前分類:□ 城市空間/歷史/物及人 (5)
- Feb 02 Tue 2010 21:23
台北街頭的海報文化惡搞:「解放動物」
- Jun 16 Tue 2009 17:30
遊日星鑄字行_產業地景(中篇)
這篇多放的是正鑄字過程中的產業機器與環境,各位慢看。
↑ 師傅正示範如何使用機器鑄字。需要先鎔鉛塊,操作機器的環境可是高溫無比。
↑ 行內有好幾台機器,依稀記得有6~8台左右。若在當時趕著的出件時,想必是每台機器都開著,既炎熱熱鬧非凡的場景。
- Jun 08 Mon 2009 13:55
遊日星鑄字行_行內風景(上篇)
先放上部份照片來給大家聞香一下。
↑ 日星鑄字行一隅,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鉛字,堆疊成山成牆的震撼模樣。
■ 什麼是鑄字行呢?
根據師傅的說法,我們看到的印刷品,在以前還不是電腦採排版時,都是靠「鉛字」與「油墨」撞擊壓印而生。
鉛字就是一種「活字印刷」,將你要的字撿出來後,加上排版的手續,然然再進行印刷的工序。
而當時鑄字行跟印刷行都非常發達,
鑄字行,顧名思義,是「做字的」,打造一個個小鉛字。行內沒有幫人印刷,要印書要去找印刷行。
印刷行,則是向鑄字行購買需要的鉛字,進而印刷成刊物。
產業發展至目前,老式的鑄字行跟印刷行抵不過新的技術潮流,紛紛凋零不是消逝,不然則改以新科技取代之。
全台灣僅有30多家印刷廠還仍然保留有以鉛字的印刷型態。而生產「鉛字」的,也僅剩兩家,一家在台北,另一則在高雄。
日星鑄字行就是「全台唯二」的鑄字行。
↑ 這位老師傅,也是老闆本人。正賣力的替我們解說鑄字行的點點滴滴。
日星鑄字行,現在是一個「活」的產業,現在還正生產鉛字。也還有賣鉛字。
而老師傅有很棒的理念,希望這樣的文化資產能夠保存及延續下來,希望能夠以鑄字行作為印刷產業的博物館傳達及傳承。
當然,字一定還要鑄下去。未來,日星鑄字行期待以產業及博物館並行的方式持續經營。
↑ 這是我們當天將小小鑄字行擠爆的場面。
↑ 大學問:三千常用,六千難字。這裡是屬於常用的三千字。
現在我們用電腦的word軟體打字,加上印表機很容易就書寫並印出來了,
以前,不論是報紙或是書,如果有五萬字,就要扎扎實實的「撿」出那五萬個字。真的是不簡單。
當時,撿字員是非常重要的,手上拿著撿字盤與文章,一分鐘可以撿出100多字以上。
以前的「撿字檢定」,就像現在的中打及英打每分鐘幾字的檢定呢,必須要快準在茫茫字海中找到想要的字。
字怎麼分類呢?分為「常用字區」與「難字區」。
常用區包含生活中口語及文章中,常見文字三千字。
如何在架上找呢?共有12盤,4*3的排列,以最右上角開始,第一盤第一個字是「丁」,最後一盤則以「龜」結尾。
中間則是以部首為順序排列。
- May 07 Thu 2009 14:41
「原鄉與現代--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」
- Apr 29 Wed 2009 13:41
樓臺重起暨林園建築測繪圖展(~5/5)